近日,溫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第八批河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這是焦作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人人都是志愿者,大家一起學雷鋒。從“學習雷鋒好榜樣”到“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以溫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核心的主陣地,遍布全縣的639個志愿服務組織、88906名注冊志愿者,就是無處不在的學雷鋒“發動機”,讓雷鋒精神在全縣孕育、淬煉、升華,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這個每5名市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的縣城,成為當之無愧的“志愿服務之城”。
從“一人”到“一城”,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主戰場,溫縣積延著向上力量。
3月的子夏公園風景如畫,平時身著飄逸太極服的陳家溝武術教練陳朝霞與往日稍有不同,她套上了一件鮮紅的志愿者馬夾,在手把手為十幾名演習太極拳的群眾校正架式。這是溫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動太極拳師開展“武太極+文太極”志愿服務惠民武術的一個縮影。
一個人、一群人、一座城……微光匯炬彰顯美德的力量,眾志成城見證精神的偉大。此外,文藝愛好者“我為鄉親送文藝”志愿服務深受好評;“童心向陽”“音悅童心”“困境母親一幫一”“書香溫縣 全民閱讀”志愿服務項目榮獲河南省優秀志愿服務項目;愛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供電公司焦裕祿黨員服務隊榮獲河南省優秀志愿服務組織……
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之一,溫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合黨員、干部、藝人、教師、學生、群眾等志愿者資源,形成縣級領導抓全面、縣直部門抓服務、鄉村所站抓實踐的三級立體局面,建成了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引領,覆蓋全縣11個鄉鎮(街道)、262個行政村的縣、鄉、村三級網絡,組建了“1+10+N”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孵化多個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隊伍。目前,溫縣639個志愿服務組織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00余場。
從“追光”到“發光”,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主陣地,溫縣積聚著向善光芒。
“從打電話到修好也就十來分鐘。你們真是‘活雷鋒’!”溫縣華府東區78歲老人王德武對前來維修電器的溫縣供電公司焦裕祿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贊不絕口。
入戶服務22865戶、維修電器63706次、布線24650米、8小時以外工作3667小時,安裝電器設備1672件,累計為群眾減輕生活負擔600余萬元……正是這支時常自掏腰包為殘疾人、困難戶添衣添物的服務小分隊,讓“學習雷鋒好榜樣”成為一代又一代溫縣人歷久彌新的集體記憶,也帶動更多人成為志愿服務團隊的新生力量。
聚焦群眾需求,溫縣持續創新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形式,圍繞青少年、優撫對象、留守兒童等特定人群所求所需開展差異化、個性化志愿服務:依托中心到所、站,打造“鄉村復興少年宮”,幫孩子系好人生“第一??圩印?;舉辦暑期愛心托管班,解決基層職工子女暑期“看護難”問題;科普講座、健康義診、科普技能培訓等活動倍受群眾好評,文明禮儀講座、太極拳公益培訓等吸引群眾踴躍參與;尤其是險情危情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聲號召,應急救援服務中心、藍天救援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趕赴災區日夜參與救援。各利民惠民助民活動的開展,切實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從“榜樣”到“風尚”,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主窗口,溫縣積蘊著向美氣象。
溫縣祥云鎮夏莊村村民岳小紅20年前收養燒傷棄嬰,長大后的女兒成了岳小紅的貼心小棉襖;北冷鄉陳卜莊村群眾李金金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該村老人們在“五星”支部創建中發揮余熱、貢獻智慧;岳村街道牛洼村村民張葡萄將三個侄子侄女撫養成人,成人后的三個孩子為她撐起了一片天……他們把雷鋒精神具象的呈現生活之中,感染一批又一批雷鋒式先進集體和模范人物不斷涌現,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成為“溫縣風尚”。
為培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良好社會風尚,近年來,溫縣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充分發揮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廣泛開展。同時,在就醫、就學、就業和文化服務等方面為“溫縣好人”提供優待優惠。截至目前,溫縣各行各業涌現出以榮登“中國好人榜”的溫縣招賢鄉安樂寨村退休教授楊家卿、被評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的溫縣供電公司職工王光輝為代表的溫縣優秀志愿者3萬余名。
學習雷鋒何以在溫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關于“溫縣雷鋒”式群體層出不窮的原因,很多人的回答是:這得益于溫縣重視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得益于溫縣以覆蓋全縣11個鄉鎮(街道)、262個行政村的縣、鄉、村三級網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所輻射的強大能量,讓全社會形成了崇尚、學習、關愛、爭當“雷鋒”的工作機制和濃厚氛圍,讓普通人因美德而溫暖、因善行而閃光。